石油价格回落:油价从高点迅速回落,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100美元以下(一周前曾飙升至140美元)。国际能源机构报告称,对俄罗斯的制裁引发“全球石油供应冲击”,新交易几乎枯竭,仅沙特和阿联酋有能力弥补缺口。
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当地时间14日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双方最快有望在一至两周内签署和平协议,最迟将在5月签署和平协议。热门中概股普遍继续下跌,中概ETF KWEB和CQQQ分别收跌约17%和5%,截至收盘,KWEB今年初以来跌超40%,抹去2013年上市以来所有涨幅(含股息)。

综上,国际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重构、全球货币放水、国内政策调整、国际能源转型、新能源技术瓶颈、环保安全约束以及冷冬预期,共同构成了今年煤价大幅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
煤价疯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供需失衡、政策调整、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供需失衡 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复苏,工业生产、电力需求等持续增加,导致煤炭需求量大幅上升。特别是在冬季,供暖需求进一步推高了煤炭需求。
国际需求外溢:全球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促使欧洲等地区以进口煤替代本地能源,国际煤价攀升带动国内出口需求增加,进一步推高国内煤价。供给端:政策调控与产能限制并存国内供给受限:国家通过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等宏观调控手段,抑制煤炭投资过快增长,产能扩张速度放缓。
货车司机为了抢购煤炭,不得不长时间排队等待,甚至面临无煤可买的困境。煤炭价格频繁上涨:煤炭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有的煤矿两三天就涨一次价。从冶金煤到电煤,各类煤炭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出乎市场预料。煤炭供应短缺:煤炭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部分企业和用户面临煤炭短缺的问题。
年6月煤炭价格有可能上涨。原因如下:政策调控改善供需:2025年2月2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发布倡议书,从合同兑现、产量控制、原煤入洗、进口把控和行业自律五个维度提出倡议,有望有序控制煤炭供给,改善行业供需平衡,减少煤价非理性波动,对价格起到提振作用。
全球天然气价格飙升是供需错配的结果,具体推手包括需求激增、供应不稳、极端天气及能源转型压力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需求端激增:疫情后复苏与能源转型双重驱动全球疫情后经济重启:全球疫情缓解推动工业和商业活动复苏,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例如,中国电力需求跃升10%,远超疫情前水平,直接拉动天然气消费。
具体驱动因素包括:美元货币超发: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滥发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供给问题: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石油、煤炭等关键资源生产受阻。全球碳中和政策:欧盟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但新能源技术不足,导致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暴涨。
费用积累原因若长期未关注燃气账单,阶梯气价可能成为主要推手。多数城市采用阶梯计价机制,用气量越高单价越贵。一个三口之家若冬季取暖用气量超出第三档(如部分城市第三档单价超过4元/立方米),连续三个月账单超过2000元属常见情况。 异常消耗可能燃气表后段管道漏气容易被忽视。
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供应链中断和气候变化两大核心驱动因素,二者通过不同机制推高了食品成本。供应链中断:疫情与地缘冲突的双重冲击供应链中断是近年来食品价格飙升的直接推手,其影响通过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叠加效应被放大。
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与外资回流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是关键外部推手。根据最新会议纪要,美联储官员在9月强烈倾向于降息,微弱多数预计2025年底前将再降息两次,这一预期推动美元走弱、全球风险资产估值修复。
国际原油周线两连涨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限制国内原油开采、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下降、欧佩克减产以及原油市场需求增加,导致供需关系紧张,进而推动油价上涨。
国内油价受国际油价影响,或将迎来“两连涨”受国际油价飙升的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预期也随之增强。据测算,本次国内油价对应上调幅度为100元/吨。从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来看,由于中秋备货提振需求,汽柴油价格已经连续小幅推涨。
周五原油先跌后涨的原因周五原油先跌后涨主要受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影响,波幅较大。下跌因素:美元走强和美国库存大幅跳升加剧了市场对原油需求的担忧,导致油价在前期出现下跌。
〖A〗、区域与行业政策疫情防控与出行限制浙江省延长中高风险涉疫地区出行要求至2022年3月。国际合作与资源竞争力拓集团通过取消蒙古国23亿美元债务,强化对全球最大铜矿和金矿的控制权,凸显资源竞争加剧。
〖B〗、小投资项目建议:贵金属投资 黄金:近期黄金期货价格攀升并创三周来的最高收盘价,受避险情绪升温及美联储会议前的市场观望情绪影响。尽管美元走强对金价构成一定压力,但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会议结果将决定贵金属市场的看涨或看跌趋势。
〖C〗、月13日财经早餐核心内容如下:国际财经动态美国通胀与政策预期 美国11月CPI同比上涨8%,创39年新高。拜登称通胀已达顶峰,物价上涨将比预期更快减速;华尔街普遍预期美联储下周官宣加快缩减购债(Taper)。
全球能源依赖现状化石能源主导:全球高度依赖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化石能源,仅少数国家通过核能或水力资源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国家差异显著:巴西:水电占比领先国际均值。法国、瑞典:核电占比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澳大利亚:人均能源拥有量大,但化石燃料占比达75%。
国内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发布机构:国家统计局(民政局参与编辑)内容特点:涵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数据,其中能源章节包含电力生产、消费、结构等详细指标。获取方式: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专栏。
人均能源生产量 从2002年至2019年,我国人均能源生产量从1221千克标准煤增长至2843千克标准煤,增幅达133%。这一增长反映了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人均电力生产量 同期,人均电力生产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02年的1292千瓦小时增长至2019年的5368千瓦小时,增幅超过300%。
疆内直接交易均价为2335元/兆瓦时(2024年上半年数据)。甘肃地区:新能源成交均价为2304元/兆瓦时。中长期成交电量中新能源成交均价为2208元/兆瓦时(2024年上半年数据)。宁夏地区:新能源发电侧累计上网电量结算均价为2115元/兆瓦时。
能源消费(1995-2022年):数据涵盖了全国30个省(不含西藏),时间跨度从1995年至2022年。能源消费分项指标包括能源消费总量、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各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量,有助于了解各省的能源需求和消费趋势。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